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作曲:張千一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博士,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原總政歌舞團團長,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音樂工作委員會會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音樂創作》主編、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等。1976年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管弦系;1984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于陳鋼、桑桐、施詠康等教授;2007年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博士學位,導師:楊立青教授。自八十年代初以交響音畫《北方森林》登上中國樂壇以來,創作了大量的交響樂、室內樂、聲樂、歌劇、舞劇、舞蹈、電影、電視劇等各類不同體裁、題材的作品。曾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工程劇目”獎、“金鐘獎”作品金獎、“荷花獎”舞劇比賽音樂金獎、“曹禺戲劇獎”優秀音樂獎、“金雞獎”最隹音樂獎、“飛天獎”最隹音樂獎、“金鷹獎”最隹音樂獎、“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等多項大獎,是一位在器樂、舞臺、影視、聲樂等作品領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作曲家,被譽為“作曲鬼才”。還曾獲得全國少數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2005)、全軍“德藝雙馨名師名家”(2010)等榮譽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主要作品包括,交響音畫《北方森林》、交響組曲《云南隨想》(I)(II)、大型交響套曲《長征》、交響隨想曲《我們的歲月》《大提琴協奏曲》《交響前奏曲》《A調弦樂四重奏》《大提琴四重奏》《第一銅管五重奏》等,歌劇《蘭花花》《太陽雪》等,舞劇《大夢敦煌》《野斑馬》《馬可.波羅》等,說唱劇《解放》、樂舞詩《大唐賦》、舞蹈《千手觀音》等,影視《紅色戀人》《哦,香雪》《益西卓瑪》《我的長征》《天路》《紅十字方隊》《茶馬古道》《大染坊》《成吉思汗》等,歌曲《青藏高原》《嫂子頌》《女人是老虎》《走進西藏》《傳說》《在那東山頂上》《相逢是首歌》等。其作品不僅在國內外廣泛演出、演奏、演唱、演播,還先后參加了香港“中國第一屆當代作曲家作品音樂節”、“布拉格之春”音樂節、英國“現代中國作品音樂節”、“漢城音樂節”、“香港世界大學生夏令營音樂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北京現代音樂節”、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中國八分鐘”(舞蹈《千手觀音》)、2005年名古屋世博會(舞劇《霸王別姬》)、2015年米蘭世博會(舞劇《馬可.波羅》)等國際音樂節及國際性演出活動。2002年1月11日首次在北京北大百年講堂舉辦由國家交響樂團演奏的《北大君士——張千一作品音樂會》;2010年11月3日在云南騰沖舉辦《張千一云南題材聲樂作品演唱會》;2011年10月21日在北京解放軍歌劇院舉辦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交響樂團演奏的《張千一交響作品音樂會》;2015年11月15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由北京交響樂團演奏的《春萊虹瀚.鳳凰求茶——張千一交響作品音樂會》。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2016-2017年擔任人民音樂出版社《嘹亮軍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優秀歌曲集》(9卷)主編。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目錄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一樂章“士—燕趙悲歌”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二樂章 “趙州橋隨想”(二胡與樂隊)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三樂章 “回娘家”(吹打樂)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四樂章 “大平原”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五樂章 “梆腔梆韻”(梆笛與樂隊)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六樂章 “避暑山莊-普陀宗乘”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七樂章 “關里關外塞外”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民族管弦交響曲《大河之北》作品介紹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該作品體現了作曲家對河北歷史、人文、自然、民俗等文化現象的思考,作曲家盡可能的把河北元素納入音樂遐想的范疇……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一樂章“士—燕趙悲歌”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水歌》)。全曲以開門見山的強烈持續低音節奏和多調性主題疊合表現出青銅時代燕趙古國那種“士”的風骨豪情,并通過動與靜、強與弱的對比寓意歷史瞬間的怦然心動和歷史長河的寂靜孤冷。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二樂章 “趙州橋隨想”(二胡與樂隊)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趙州橋不一般。它的拱形結構不僅僅代表中國古代建造技術的高峰,也體現了其文化內涵的豐富。第二樂章的具體創作想法如下: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1)通過曲式的拱形結構ABCBA來表達“橋”。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2)樂章中選用了兩版河北民歌作為素材,其中一首為耳熟能詳的《小放牛》,另一首為來自青龍滿族自治縣的《四六句》。這兩首民歌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的歌詞完全一樣,都寫了關于“趙州橋”的內容,但曲調風格卻不同,小放牛結構更為方整,四六句的句形較為不穩定。這兩個主題分別是A段主題《小放牛》和C段主題《四六句》。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3)樂章中的A段主題表現了生活的歌唱性;B段主題抒情委婉;C段主題詼諧幽默。總體上表現了淳樸的民風、工匠技藝、歷史的悠久、市民的生活場景以及歌詞中的俏皮畫面感。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4)通過二胡多個演奏技術段落展現“趙州橋”工藝的精湛;通過多個主題以及復調性的寫作形式展現河北人民生活的多種層面。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三樂章 “回娘家”(吹打樂)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樂章結構為“散——慢——中——快——急”,運用了傳統的中國民族音樂由慢到快的速度發展架構,帶有一定的敘事性。其中,第一段散板作為音樂的引入,節奏較為自由;第二段以管樂演奏慢板抒情旋律,表達女子的思念娘家之情,具有歌唱性;第三段為中速,帶有行走的韻律,如同坐轎子回娘家的場景描述,具有興奮與期盼感,其中引用了“放驢”的音樂素材;第四段速度為小快板,音樂材料加入了“頂嘴”的素材,通過模仿等手法表現了娘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感并隨著速度的加快以及力度的增強,音樂不斷向高潮推進;最后一段是樂章的高潮,在快板速度下,管樂與打擊樂激烈的競奏,將整個第三樂章推向高潮,在熱烈的情緒中結束。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四樂章 “大平原”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漫漫青紗帳,遼闊大平原。ABA的樂章結構以舒緩而又舒展的旋律和細微波浪式的律動織體展現了河北千里大平原的寬廣遼闊,中段琵琶奏出河北民歌“放風箏”的素材,表現出靜態的愜意。再現又回到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漸漸地結束在淡淡的意境之中……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五樂章 “梆腔梆韻”(梆笛與樂隊)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梆子是中原及北方地區重要的戲曲形式。該樂章借“梆腔梆韻”之題重在體現河北梆子的如下特征: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1)樂器運用:梆子。梆子作為梆子腔中的主要特色樂器,在樂曲中貫穿運用。梆笛,既體現了梆子腔高亢,又表現了抒情、詼諧等多種特征,并通過部分對人聲的模仿使其更具戲曲聲腔的特征。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2)旋律風格:運用大跳進,體現梆子腔的典型旋律進行特點。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3)曲式:散板——大慢板——小慢板——二六板——流水板——散板。該樂曲結構屬于較為典型的梆子腔戲曲結構。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作為一部梆笛協奏曲,該作品除了對梆子腔的表現之外,還運用了大量的梆笛演奏技巧,使作品的梆笛獨奏極具技術性,與樂隊形成緊張激烈的競奏關系。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六樂章 “避暑山莊-普陀宗乘”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位于承德避暑山莊的普陀宗乘廟被稱之為“小布達拉宮”。該樂章把漢藏文化融合起來,使皇家宮廷和藏傳佛教在縹緲的固定動機中有了共同的歸宿感。尤其結合了藏族宮廷音樂“囊瑪”,色彩更加豐富,意蘊更加高遠。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第七樂章 “關里關外塞外”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河北內向關里,西對塞外,是北方多地域文化的交匯點。此樂章結合了河北民歌“放風箏”、東北民歌“正對花”以及蒙古族音樂素材,表現出強悍灑脫的北方氣質,為整部交響樂畫上一個更加多元更加開放的句號。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指揮:王甫建 (特邀)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指揮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十大杰出指揮之一。原上海民族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并于2005年至2014年間同時兼任樂團團長。現任湖南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1985年在北京指揮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民族樂團率先推出民族音樂現代作品音樂會,首開民族樂隊演奏現代作品之先河,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現代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曾多次率團出訪世界諸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深入介紹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獲得廣泛的贊譽。2005年應聘擔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及藝術總監以來,王甫建在樂團內部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在他“以創作帶動演出,以創新推動發展”的理念推動下,上海民族樂團2006年開創了自己的音樂演出季模式,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民族音樂會,如《上海回響》、《錦繡中華》、《大音華章》,以及《絲竹雅韻》、《飛花點翠》、《土地、人與生命的贊歌》等等,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eZq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